集萃丝印特印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22 ccedw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丝印特印网
【集萃网观察】用一条被染成墨色的鱼,提醒人们对水源污染的关注;以一个“蜈蚣”被碾成“蚯蚓”的笑话,警示人们注意交通安全;简单几笔水彩,勾勒出一颗纯净无瑕的少年爱心……这是上周刚刚启动的“设计之都公益广告大赛”部分作品掠影。
记者昨天从大赛组委会了解到,这项创意设计竞赛发布启事短短一周,便已收到来稿400多件。这些充满奇思妙想的作品多数来自深圳。犀利独到的眼光,异想天开的思维,昭示着深圳人先锋的文化态度和开阔的生活视野。
这只是深圳文化的一个剖面。在当代南粤文化的版图中,深圳凭借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不拘一格的创新实践和以人为本的人文追求,树立了卓尔不群的文化气质。创新、创意和创造,构成了深圳文化的先锋特质。
以创新型、智慧型、力量型为特征的深圳文化,在广东文化强省的布局中奋勇争先,通过文化领域的一系列探路之行和破冰之举,铸就了深圳这座创意之城开放、包容、活泼、多元的城市品格。
创新是深圳文化的底色
“在平淡中创造惊喜,在荒芜处发掘财富,在创新中磨砺美与时尚。我们是深圳设计师……”去年12月7日,深圳首个“创意设计日”之际,10位深圳设计师用这样一份铿锵有声的《深圳设计师宣言》表露了他们对肩上使命的自觉担当。
为创意设计文化专门设置一个节日,借这个“文化闹钟”来时时提醒人们去触摸创新之魂、发现创意之美,这本身便是深圳文化的又一创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的30年间,创新是深圳文化发展的生命线,是这座城市文化软实力中最核心、最具渗透力的部分。如果把30年的深圳文化比作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无处不在的创新元素,便是这幅画中挥之不去的底色。
南京市副市长王咏红去年曾专门来深圳考察文化建设,一路看过来,她感慨地说:“这个地方,骨子里都流着不安分的血。”从开全民阅读风气之先的深圳读书月,到数年如一日传知播智的市民文化大讲堂,再到将普通市民引入高雅艺术殿堂的“美丽星期天”,这些历久弥新的文化品牌都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深圳,文化生生不息,创新永无止境。特殊的文化使命、客观的历史条件和多元化的现实背景,决定了深圳文化的发展不满足于简单的延续和承接,而是在探索和创新中不断砥砺自身,融汇着一种新意迭出的文化、大尺度的文明。
以深圳读书月为例。作为全国知名的书香文化品牌,读书月创立以来的十年,正是深圳的城市气魄不断成长、人文气质更加鲜明的十年。每届深圳读书月都别出心裁,创造性地举办一批新活动,开辟读书文化的新路径。从首届读书月开始,深圳市委市政府就在思考与探索如何推动深圳读书月的可持续发展。而后,读书月通过一系列大胆实践,创新运作机制,拧成一股合力,并通过一种稳定而完善的文化机制,推动全民阅读走向未来。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深圳不相信眼泪”、“实实在在读一本书”、“深圳没有流行色”……这些风靡一时的文化流行语,成为深圳观念演进和文化创新的标识。30年来,新思想、新内容,造就了深圳的新文化、新品牌;新形式、新方法,又为深圳文化开辟出新道路、激发了新影响。
去年底,市民文化大讲堂和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发的“文化创新奖”,世界知识城市峰会授予深圳“杰出的发展中的知识城市”称号,深圳还被中宣部授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种种迹象显示,一种创新型的文化价值观,为深圳文化注入了新的意蕴,令其呈现出新鲜的姿态。正如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忠所说:“改革与创新,已经牢固地嵌入深圳这座城市的文化血脉。”
创意热情在这里获得燃点
一个人的创意是闪光的金点子,千万人创意的点滴积累,便能形成一座城市发展的璀璨金矿。在深圳,创意是艺术,是产业,更是生活。只要你愿意,每个人都能成为创意的主体。人们的创意热情在这座城市获得了燃点,许多创意成果在这里被“引爆”。
来源:深圳特区报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