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入口
帮助中心

行业资讯

您的位置:集萃丝印特印网行业资讯热点专题→详细内容
【字体: 】      
奥运开幕式高科技打造天才创意
集萃丝印特印网  2008-08-11

“飞鸟”和“鲸鱼”自在翱翔“鸟巢”上空,“地球”还能屈能伸……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到底施了什么魔法?

    开幕式总共用了几十项高新技术,让天才的创意变为现实。

    LED的能源:蓄电瓶

    开幕式技术制作组组长于建平说:北京采用了历届奥运会最复杂的技术系统,采用了大量世界尖端的新技术。

    被广泛应用于演出的LED(发光二极管)在这里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创历届之最。虽然整个开幕式时间很长,但蓄电瓶等科技攻关技术,解决了LED的能源难题。

    开场的画轴打开在一个巨大的LED屏幕上。屏幕长147米,是科技含量最高的一个巨大平台,构成历届开幕式面积最大的一个舞台,上面铺了44000颗LED。高科技的LED地面经过反复测试,完全经得住演员踩踏、水浸等考验。

    “地球”:使用铝合金感光材料

    在地面系统上,演出核心的中心舞台,是一个直径20米的升降台,藏在体育场中央的巨大“地坑”中,“地坑”顶端的盖板可以平移。

    直径达18米的“地球”如何藏身呢?原来,这个“地球”是先压缩在地下的,也就是说,球体结构必须是柔性的。

    而用升降台升起球体之后,演员需要在球体的立面上表演,因此升起后又要具有很强的稳定
性,才能保障演出安全和效果。感谢高科技的铝合金感光材料,让“地球”能屈能伸。

    “鲸鱼”:用120台万相多媒体

    “飞鸟”、“鲸鱼”从哪里来?以前开幕式上使用幻灯投影技术,而本次则使用万相多媒体装备。

    在“鸟巢”顶部营造出上千平方米的“碗边”屏幕,显现出“鲸鱼”自在游动的清晰画面,很好地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NBA的篮球场上经常使用此装备,但一般只用8台左右,这次开幕式使用了120台。

    开幕式后台:像航天发射场

    解放军总装备部工程设计院院长周凤广接受采访时透露,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工程设计中使用了大量载人航天技术。

    主火炬的驱动系统设计,也使用了相关的航天技术。根据反馈信息,控制系统能够自动调整设备运行方向、速度。直径3米多、行程11米多的主火炬,运行控制误差还不到2毫米,精确度达到万分之二。

    开幕式上空设备的控制台,是总装设计总院研发的第四代控制台“神舟4000”,曾成功保障过航天发射任务。

    总装设计院的专家们还为开幕式的控制系统装上了类似神舟飞船上的“黑匣子”。

    走进开幕式的后台,就如同走进一个航天发射场,从总指挥、总导演、总调度到各部门各系统指挥操作岗位,面前都有两个屏幕显示音乐时间码,以及由此生成的指挥流程信息。

    另外,画卷中使用的纸也是新开发出来的“蜂窝材料”。

    除通讯系统是引进技术外,其他核心技术全部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

 来源:新华社
顶一下(0)
00.00%
踩一下(0)
00.00%
最新评论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匿名发表    [ 登陆  注册]
评价: 中立     好评     差评
表情: 调皮   大哭   鼓掌   发怒   流汗   惊讶   吐   撇嘴   龇牙   抓狂
       难过   疑问   白眼   偷笑   咒骂   晕   可爱   可怜   鄙视   骷髅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的相关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互动的言论.
点击排行
日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