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入口
帮助中心

行业资讯

您的位置:集萃丝印特印网行业资讯热点专题→详细内容
【字体: 】      
中秋将至 月饼“过度包装”忽悠了谁?
集萃丝印特印网  2010-09-21

    【集萃网观察】中秋节、国庆节双节将至,月饼等季节性食品又一次到来了销售的黄金季节。随着时间的推进,各式各样月饼已走出超市货架区,在大街上叫卖,还不热闹。伴随着月饼热卖共同升温的是一年一度的月饼销售大战。为了吸引消费者,商家在月饼包装方面无所不用其极,过度包装再度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然而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月饼包装有了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制约。

  2010年4月1日,国家强制性标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正式实施,对于食品等商品的包装行为有了明确的规范,其中规定食品包装层数不得超过3层,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60%,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总和不得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20%。相比于国家以往颁布的标准和政策,这项标准的规定更全面,效力也最高,从其颁布的意义上看,有望成为食品包装领域的“新国十条”。

  在笔者的走访中发现,与前几年相比,由于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规定的实施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京城各大超市的月饼价格已经渐归理性,千元以上的月饼已非常少见,大多月饼礼盒的价钱都维持在一二百元的价位。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市场上月饼的豪华包装仍然存在。国家标准难道仍无法限制月饼销售中普遍存在的“过度包装”现象?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分析一下《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的标准。

  1.食品包装层数不得超过3层。

  当前市场上,除了极度奢华,妄图通过包装赚取暴利的月饼礼盒外,大多数的月饼包装都能维持在3层以内。多数月饼的包装结构为“塑料包装+纸盒包装或铁盒包装+整体的外包装”,大部分过度包装多针对月饼整体包装所使用的材料及生产工艺做文章,很少有过于出格的多层包装设计。因此,尽管标准中对于包装层数规定得十分明确,但其具体的针对性仍招人质疑。

  2.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60%。

  这条标准主要针对包装盒内月饼与月饼之间,月饼与包装之间的空隙而言。笔者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一个包装精美的礼盒,打开层层包装后,最终只看到了4个小月饼,让人哭笑不得。此项规定针对的这是这样一种现象,其针对性很强,但可行性不足。先不说此项标准在实践中并不容易界定,单是60%这个标准就定义的明显过低。这意味着一个月饼礼盒中60%的非食品空隙是可以接受的,把食品大小压缩到了礼盒空间的40%。

  纵观国外关于过度包装的法律法规,对于包装盒的空隙与食品的占比要求的均比较严格,其中日本更是规定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20%,食品与包装容器的间隙必须在1cm以下。在这里,笔者建议国家的相关部门可以参考国外的标准,提出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出其对国民消费观念的引导作用。

  3.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总和不得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20%。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粗略地计算一个普通月饼的成本究竟是多少。从网络搜索得出的数据来看,月饼礼盒的利润空间十分巨大,而实际上,尽管月饼馅里的花样较多,但即使是肉馅,成本充其量也不过30元/斤,净重80g月饼的成本价只有1元。在加上内包装,一个具有初始包装的月饼的成本不会超过2元,最多3元。按一个礼盒装10个月饼再加上各种增值和流通费用,一盒月饼的成本也不过30元,而目前市面上的月饼礼盒动不动就要一二百元,实际上明显高出了应有的价格。

  以一个200元的月饼礼盒为标准计算,按照规定计算,其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应不超过40元。这就说明,月饼的实际售价应为160元,这种价格实际上已经非常离谱。实际上,早在《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颁布之初,董金狮就表示,这些硬性规定看似严密,实则缺乏可操作性。一语道破天机。

  一个国家强制标准对于月饼礼盒市场的规范性影响能有多大?早在2005年,国家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规范月饼价格、质量、包装及搭售等行为的公告》,其中一点即是对月饼包装进行规范。到了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发布《月饼强制性国家标准》,明确规定包装成本应不超过月饼出厂价格的25%等内容。

  2008年,为进一步加大治理过度包装工作力度,商务部又下发了《商务部关于在商务领域开展适度包装、节约资源专项工作的通知》,并会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对抑制包括月饼在内的商品过度包装工作进行紧急部署。2009年9月份,国家质检总局又发布了《月饼销售包装计量检验规则(试行)》通过制定月饼销售包装计量检验的具体程序和方法,用科学规范的计量检测数据来说话。2010年4月1日,国家强制性标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正式实施。

  从近几年来,国家频频出台相应的预防和惩治月饼过度包装的政策仍无法阻止人们对于过度月饼包装的趋之若鹜。商人喜欢追求暴利,消费者更看重门面。有需求就有市场,希望通过强制性标准来治理月饼过度包装的做法,无异于杯水车薪。

  那么,怎么才能真正有效地抑制住人们对于过度包装的非理性崇拜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一下几点:

  1.加大执法力度,严查月饼礼盒的过度包装行为。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实施的目的之一,便是规范市场上的包装行为,打击过度包装。近日,不少城市的工商管理等部门都加大了对食品,特别是月饼过度包装行为的监察和惩治力度。个别地区还专门设立了举报热线,快速受理和处理群众反映的“过度包装”等问题。这些措施有效地保证了月饼销售市场的正常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市场的过度包装起到了抑制作用。

  2.积极宣传,打造低碳环保的消费理念。

  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外表光鲜,实无内涵的过度包装不仅毫无用途,而且多使用不宜降解和回收的材料制作,有些材料甚至对人体有毒副作用,对食用月饼的人危害更大,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健康的理念。国家应该通过网络、电视和地铁公交等移动媒体广泛宣传过度包装的危害性,倡导大众建立一种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态度,从而让理性的消费理念回归生活。

  3.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坚决纠正不良社会作风。

  目前,人们购买拥有过度包装的月饼大多不是自己食用,主要用来送礼。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直言:“过度包装后的天价月饼,反映出目前我国社会人际关系过于功利化。”正所谓有需求才有市场,不良的社会作风恰恰是过度包装产生的温床。若想消除月饼的过度包装行为,必须从源头出发,积极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决纠正“托关系、走后门”等不良社会作风。

  4.深入市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行业标准。

  尽管《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已成为打击过度包装的关键力量,但相比于国外相关法律法规,这项标准还有进一步细化完善的必要,其对过度包装过于笼统的定义和实践性不强的特点很容易导致在惩治过度包装行为时很容易产生执法不准、执法不严等现象的发生。建议有关部门能够从实际出发,深入市场,制定更加明确和有针对性的过度包装法律法规,从立法方面保障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秋月圆之际和祖国生日的庆典之际,让我们能够从理性出发,倡导文明的消费理念。否则,月饼的“过度包装”不仅忽悠了消费者自己,更忽悠了收礼的人,更破坏了生态和社会环境及良好的市场秩序,大家其实都是输家。当我们都能意识到我们买到手中的产品其实只是由徒有华丽外表的包装、污染的环境和不文明的行为组成时,“过度包装”其实也就无处藏身了。

来源:科印网 

顶一下(0)
00.00%
踩一下(0)
00.00%
正在载入...
最新评论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匿名发表    [ 登陆  注册]
评价: 中立     好评     差评
表情: 调皮   大哭   鼓掌   发怒   流汗   惊讶   吐   撇嘴   龇牙   抓狂
       难过   疑问   白眼   偷笑   咒骂   晕   可爱   可怜   鄙视   骷髅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的相关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互动的言论.
点击排行
日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