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丝印特印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22 ccedw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丝印特印网
【集萃网观察】名家的书画怎么复制?这项难题困扰了美术界几个世纪。手工临摹易“变型”,制版印刷会“走神”,中国传统的木版水印技术工序复杂,手艺传承难度较大,复制一项艺术需消耗大量精力和人力。昨天,上海印刷集团用全新印刷技术复制出的艺术品《海上名家墨宝》盛装亮相上海艺博会,复制品的仿真程度甚至会让“老法师”看走眼。
数字技术 拷贝名作
本届上海艺术博览会上,一套《海上名家墨宝》惊艳会场。开幕首日,放置在展位上的样本书籍就被热情的参观者翻得脱页。出版方邀请了吴昌硕、吴野洲、苏渊雷、郑午昌、颜梅华5位大师的后裔,捧着父辈的亲笔画作进入印刷车间,每人择取3幅书画作品进行复制。画作一共甄选了15幅名家画作,复制数量限制在80份。
在放大镜下,成品纸面上的墨点饱满且均匀,墨汁点刺后,沉淀于宣纸纤维的表层,郑午昌的《白菜》几乎乱真。有内行看出了门道。参观者中有美术学院的老师看到复制品喜不自胜:“捧着这样复制品去美术学院授课,要比印在铜版纸的仿作效果好太多了。”
克隆画作 还需微调
复制艺术画先用一台3.8亿像素的扫描仪为画作拍照,再用软件对画作中的上万种颜色逐一分解、识别,紧接着,书画艺术顾问凭着眼力,对分解出的色彩曲线作精细修正,尽可能减少失真;然后由数码打样机打印出画稿。据介绍,新引进的扫描设备具备了两只扫描眼,和“单眼”扫描做比,弥补了视差。
但是,要让复制的艺术品形神兼具,光靠高科技的机器还不够。书画“克隆”受到纸张拉伸、温度、湿度、色差等影响会“略微”走样。用再先进的仪器复制,也需要有经验的艺术家来把关。要解决问题,只有依靠艺术家在电脑里不断和原作比较、微调,靠经验靠直觉为画作“点睛”。
印旧如旧 以假乱真
吴昌硕书写的《石鼓文》复制品上,记者依稀辨出,大篆写成的“吾”字左上角有墨痕略微渗出,这意味着墨迹未干时,作者就压框装裱了。此外,画卷上的浅黄色霉斑、宣纸上的粗纤维,但凡真迹上的微末都能在复制品上发现。据介绍,名家作画后,影响作品最终成型的偶然因素,在复制品上也需一丝不漏,要能充分还原画家作画时的物理过程,才能让画作以假乱真。艺术品成型后,这副“印旧如旧”的画作得到了吴昌硕家属的称赞。
据透露,上海印刷集团已能纯熟运用“终极技术”??高仿真喷墨印刷术,复制出的艺术品比画册《海上名家墨宝》还要精到、考究。专家介绍:“如果用显微镜看画家落笔,有的墨汁穿过宣纸纤维铺散出去,有的则沉淀下来。高仿真复制采用徽州手工宣纸,手工宣纸厚薄不一,让走墨有时间性,有动作感,精确地还原真迹。”
来源:必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