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丝印特印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22 ccedw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丝印特印网
水分过大时,印刷品出现花白现象,实地部分产生所谓的“水迹”,使印迹发虚,墨色深淡不匀。与此同时,纸张的变形量增大,图文套印不准,还会沾湿滚筒衬垫或使滚筒壳本锈蚀等。
水分过小时,先是在印品的空白部分出现墨污,引起脏版。随着印刷时间的延长,油墨渐渐地堵塞了非着墨的部分,出现“糊版”,位于实地之上的网点区的浅底纹渐渐地被油墨堵死。
因此,平版印刷中,润湿液的供给量必须适中。一般要求,在不引起版面起脏的前题下,使用最少的水量,达到水量和墨量的平衡。
一、以相体积理论为基础的水墨平衡
油墨和水在胶印机上的传递过程中,油墨的乳化是不可避免的,结果是生成水包油型的或者是油包水型的乳状液。
一种液体以细小液珠的形式分散在与它不互溶的液体之中,形成的体系叫“乳状液”。这两种不互溶的液体,在一般情况下,一相是水,另一相是“油”??有机液体的统称。若没为分散相,水为分散介质,则所形成的乳状液称为“水包油型乳状液”,用符号“O/W”来表示;若水为分散相,油为分散介质,则所形成的乳状液称为“油包水型乳状液”,用符号“W/O”来表示。符号“O/W”和“W/O”中的“O”代表油,“W”代表水。O/W型乳状液对于平版印刷过程的正常进行和印刷品的质量危害极大,它会使印刷过程发生所谓"水冲现象",造成墨辊胶墨,油墨无法传递,导致印刷品的空白部分起脏。如果采有树脂型油墨,抗水性能增加,水冲现象极少发生,所形成的乳状液都是W/O型的,除非供给印版的水量过大时才会形成O/W型的乳状液。以下提到的乳化油墨,如不加说明,均指W/O型乳化油墨。
润湿液以微细的液珠形式分散的油墨中,形成W/O型乳化油墨。油包水程度轻微的乳化油墨,粘度略有下降,改善了油墨的流动性能,有利于油墨转移。油包水程度严重的乳化油墨,粘度大幅度下降,墨丝变短,妨碍了油墨的顺利转移。混入油墨中的润湿液还会腐蚀金属墨辊,在辊面上形成亲水盐层而排斥油墨,造成墨辊脱墨。只有严格地控制印版的供水量,才能形成油包水程度适中的乳化油墨。
胶体化学中形成乳状液的相体积理论指出,若把分散相的液滴看作是大小相等的圆球(参看图5-5),则可计算出圆球以最密集的方式堆积时,液滴的体积占乳状液总体积的74.02%,其余的25.98%应为分散介质。若分散相体积所上的比例大于74.02%,乳状液便会发生变型或破坏。若水相体积占总体积的26%~74%,形成的乳状液可能是O/W型的,也可能是W/O型的;若小于26%,形成的乳状液只能是W/O型的;若大于74%,形成的乳状液只能是O/W型的。
根据上述理论,要形成W/O型乳化油墨,润湿液的体积占乳化液总体积的比例应在26%以下。实验证实,平版印刷机印刷正常时,印版上的油墨中的润湿液含量都在16%以上,当达到21%(相当于在100g油墨中含22ml的润湿液)时,油墨的传递性能很好,能得到质量优良的印刷品。
平版印刷中,印版空白部分始终要保持一定厚度的水膜才能使印刷正常进行。印版上水膜的厚度与印版上油墨的含水量有关,水膜愈厚,油墨中的含水量愈大。
按照相体积理论,结合印刷过程中水墨传递的规律,平版印刷水墨平衡的含义归结为:在一定的印刷速度和印刷压力下,调节润湿液的供给量,使乳化后的油墨所含润湿液的体积比例在15%~26%之间,形成油包水程度轻微的W/O型乳化油墨,以最不的供液量与印版上的油墨量相抗衡。
图5-5 均匀球形液体所形成的紧密堆积乳状液
二、以表面过剩自由能理论为基础的水墨平衡
理论上认为,随着在平版空白部分的润湿液和附着在图文部分的油墨,两相之间若存在严格的分界线,水墨便互不浸润,即可达到静态的水墨平衡。实际上,这种静态平衡在印刷,生产中是无法实现的。但是,可以从润湿液和油墨的表面过剩自由能(或表面张力)出发,找出水墨互不浸扰的能量关系,寻找水墨平衡的条件。
来源:必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