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丝印特印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22 ccedw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丝印特印网
【集萃网观察】印铁油墨具有耐机械加工的特性,在其性质上表现为黏度较高、流动性较小,这对印刷时油墨的转移非常不利。为了改善其印刷适性,往往加入适量(5%以下)的稀释剂
来降低油墨粘着性的同时提高流动度。但稀释剂加入量不能过多,因为马口铁印刷完成后要在150℃?180℃的烘炉中烘烤10?15min,在烘烤过程中,稀释剂和油墨一起干燥。如果稀释剂加入过量,则油墨过稀,烘烤后会网点发虚,实地不实,油墨颜色也会随之变化,造成印刷实际颜色与标准色稿有差异。
马口铁印刷中,涂布白可丁作为底涂的产品占了印铁中的大多数,白可丁作为底涂实际上是模拟纸白的效果。就目前使用的白可丁而言,基本上没有一种是本白,都有偏色。例如黄相可丁、红相可丁、蓝相可丁、红蓝相(紫相)可丁,而且每种白可丁的白度都有差异。这些因素决定了在专色墨调配中不同色相、白度的白可丁对专色墨色相有不同的影响。比如:①在一个偏蓝相或者蓝红相可丁上印刷暖色,印出的的颜色会比油墨本身暗一些;②在一个偏黄相的可丁上印刷绿色,印出的颜色会比油墨本身发黄一些,呈现出黄绿色。
总之,红相专色墨在其补色可丁??蓝相、蓝红相(紫相)可丁上印刷时,印出的颜色会比油墨本身暗一些;绿相专色墨在其补色可丁??红相、蓝红相(紫相)可丁上印刷时,印出的颜色会比油墨本身暗一些;蓝相专色墨在其补色可丁??黄相可丁上印刷时,印出的颜色会比油墨本身暗一些。
高温烘烤后油墨变色
印铁油墨属于热固化油墨,对其技术要求其中一条就是高温烘烤后颜色不变。但在实际生产中,有些色相的油墨经烘烤后还是或多或少有些变色,例如,白墨、冲淡墨以及用大量白墨、冲淡墨调配而成的墨等,这些油墨经多次烘烤会发生黄变,尤其是用大量冲淡剂调配出的专色墨,多次烘烤后颜色变化会很大。例如,用大量冲淡剂加入蓝墨调配而成的浅蓝专,多次烘烤后浅蓝专可能变成深蓝专。工艺策划者在制定印刷工艺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尽量把这些京多次烘烤变色的油墨放在最后印刷。
上光前后颜色变化
印刷最后一道工序是上光油,上光油的目的一是为了保护图案,防止损伤;二是提高光泽度,增加美观。一般来说,印铁光油经高温烘烤后都会黄变,加之光油层对光的反射率变大,所以上光后油墨的颜色一般会比上光前亮些。但是有些光油含有增白剂,在光照下显蓝色,因此使用这种光油的产品上光后油墨颜色会比原来偏蓝,总体色相是油墨本身颜色与光油偏蓝色的叠加。
金、银墨或者用金、银墨调配而成的金属色专色油墨氧化后颜色变化
印铁金、银墨是由金、铝等金属粉末来显色的。其中印铁金墨是由经研磨加工的铜粉调制而成的印刷油墨;印铁银墨是由经研磨加工的铝粉调制而成的油墨。
印铁金、银墨中金银粉的化学性能一般不够稳定,当遇到酸、碱、水汽、硫化物气体和碳酸气体时,就会产生化学反应,使印品墨色缺乏金属色泽。其中金属的变色规律是由金黄色变成棕红色,继而变成偏黑色。因为铜在初氧化时可生成红色氧化亚铜,进一步氧化后便变成黑色氧化铜;此外,金粉在含碳酸气较浓及湿气较大的工艺条件下,容易变成碱式碳酸铜,于是印品上的金墨遍逐渐变暗。银墨变色之后则成偏灰色,缺乏银光金属质感。
印刷墨层厚度不同
我们知道,同一个油墨印刷厚度不同,其表现出来的颜色也不同。在实际印刷中,墨层的厚度是靠印刷压力和墨量多少来控制的,一般来说,印刷压力调节合理后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印刷中墨层的厚度和均匀性是通过控制墨量多少来实现的。国内大多数印铁机还是靠手工调节给墨量螺丝来控制给墨量的,由于人为调节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印刷出的墨层可能厚度不均匀,油墨的颜色也会深浅不一,色相与标准色稿有差异。
在实际生产中,以上这些影响印铁油墨颜色变化的因素都会碰到,这就要求操作者了解并掌握这些因素的变化规律,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调配恰当的油墨比例,制定合理的印刷工艺,减少重复印刷油墨颜色变化,这有利于节约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这项工作也是任何印铁企业应该重视、常抓不懈的基础工作。
来源:耗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