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入口
帮助中心
您的位置:集萃丝印特印网 >> 网印技术 >> 丝印技术 >> 详细内容

彩色丝网印刷技术面面观

集萃丝印特印网  发布时间:2008-12-27 00:00:00  阅读:326  评论:

    【集萃网观察】丝网印刷如果仅仅限于简单的线条和文字,是不能满足人们日益苛刻的装饰要求的。今天,丝网印刷开始涉猎彩色领域,在塑料瓶、金属等特殊承印物上进行彩色印刷也变得常见。彩色印刷和一般的线条文字印刷主要的区别在于网点,这和别的印刷工艺没有区别,评价的标准也是看能否真实的还原原稿,彩色丝网印刷不仅仅是一个生产过程,也是一个图像传播的过程,彩色丝网印刷包含了许多重要因素,对安排作业的先后顺序和获得精确色彩极其重要。

    1. 样品分析。顾客往往提供样品让生产商来设计方案,他简单的对你说明他的意图,大部分任务由你来完成。了解他的意图很重要,很多情况引起的纠纷就在于你并没有真正了解他的真实想法。你还要弄清楚样品材料类型,并确定印刷工艺。有时候客户知道材料类型,但大多数时候并不知道,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来鉴别它,材料类型也决定了印刷参数的选择,比如加网线数、丝网目数、印前处理、刮版硬度等。

    2. 选择油墨。选择油墨是困难也是简单的事,你可能精通油墨对承印材料的适应性,懂得含有什么树脂的油墨对承印材料的适应性,但作为印刷生产者,你根本无需自己配制油墨,你只要根据手头油墨生产商提供的资料来选择就可以。生产商实际已替你做好了这一切,只要验证一下资料的真实性。在大多数场合油墨可能很适合,但有些特殊情况也有例外,不妨多准备一种油墨进行试验,确定一种油墨意味着成功了一半,这一步关系到作业的整个过程,能对油墨和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精确制定,对于经验积累很关键,这可以避免以后少走弯路。现在丝网印刷行业数据化开展的不理想,基本凭借经验来作这件事。不过,要想实现稳定的印刷质量,数据化是很重要的事,数据化也为提高印刷质量,鉴别印刷材料的优劣提供依据。数据化杜绝了人为因素在企业的技术决策中的盲目性,更利于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

    对油墨的选择首先必须对理论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关键要根据现有油墨品种进行试验,要看质量,但更要看重效果。

 

    3. 考虑固化工艺。塑料承印材料使用的油墨绝大多数属自然干燥,这和使用的油墨类型有关。溶剂型油墨中含有的溶剂挥发后,油墨就干燥在承印材料上面,不过有些印刷方法需要烘干装置烘干,油墨才能干燥。特别是涉及金属、陶瓷、玻璃印刷,一般需要烘干装置,配置干燥装置是很重要的。用UV 墨印刷,要考虑固化装置和设备,UV 油墨不含溶剂,只有在紫外线的照射下才能固化,无论是烘干装置还是UV 固化机必须能够在较快的速度下干燥。干燥速度快,一方面节省能源,另一方面提高生产效率。还要考虑固化程度对墨层质理的影响,固化程度太低,油墨墨层将表现出较差的附着力,光泽度也很差,如果固化过度,油墨膜层将发脆,很容易龟裂和变形。

 

    4. 印刷色序。彩色印刷品是通过四色油墨的叠加来复制原稿丰富的色彩和层次信息,理论上油墨的完全透明才能保证色彩的真实还原。但是油墨是由树脂连接料和颜料构成的,树脂不可能完全透明,颜料本身也有一定的遮盖力,这些因素最终影响成品色,颜色顺序是建立在油墨的物理和光学属性基础上的,与印刷机和印刷设置同样重要。

    颜色顺序与油墨的透明度有关。透明度不高的油墨遮盖力强,应先印刷,最初黄色油墨的透明性最差,要先印黄色油墨,现在情况有了变化,黄墨先印后印关系不大。从理论上来讲,四色油墨除了色相的差别,其他指标应该越接近越好,事实却是另外一种情况。青色的饱和度对印刷色有很大影响,青色的饱和度高,使印刷品趋向于冷色调,所以当青色饱和度高时可以将青色放在稍前的次序,黑色的作用是用来增加印刷品的亮度,提高反差,如果图文对反差的要求高,那么最后印刷黑色。黑色的密度大小对印刷品也是有影响的,过大的密度会遮盖某些层次,所以密度较大的黑色油墨可以放在第一次序印刷,密度较小的黑墨放在最后印刷。

    5. 确定加网线数。线数是单位长度内复制的网点数目。常用线/ cm 表示。线数越高,能复制层次越丰富,但是过高的加网线数会给丝网印刷带来难度。确定加网线数首先要考虑目视环境,也就是什么样的距离来观察这幅图像,视觉距离应当是确定线数最基本的标准。视觉距离越近,加网线数可以高一点,这样可以提高清晰度,视觉距离越远,加网线数适当低一些,这样可以减少印刷难度。有时候客户不太了解丝网印刷的特点,盲目要求不必要的加网线数,应当说服他改变主意。实际上客户要求过高的加网线数是不必要的,常常受到印刷机复制精度和制版系统所能复制范围的限制,如果线数太高,在视觉距离内也不可能分辨出来,结果造成大量的信息多余。丝网印刷复制的范围通常在80 目以下,更高加网线数的印刷在高光区域会出现网点丢失,细节无法再现。降低加网线数是必要的。另外,加网线数过高也会给选择丝网带来困难。按照通常的选择方式,丝网目数应是晒版软片的加网线数的4 倍。过高的加网线数会造成墨层过薄,图文的反差会减小,同样会影响图像的表现力。

    随着线数的增多,网点大小不断减少,直到网点不可印刷,丝网印刷不像胶印那样能够复制2 % - 98 % ,严格的讲只能复制15 % - 85 %的网点,高于15 %的网点要丢失,低于85 %的网点会扩大变成实地。对于层次非常精细的原稿,扫描后需要进行层次校正和队调压缩才能被还原。经过压缩的图像高光和暗调网点在给定线数下易于被再现。当然,色调范围过度压缩会导致图像细节的损失。

    6. 确定软片输出分辨率。制作软片的工艺有两种;照相工艺和照排工艺。照相制得的软片网点的边缘整齐性很好。但通过照排机得到的胶片,网点的清晰度和锐度都不是很理想,设置合适的网点分辨率有助于提高网点的光洁性。

 

    输出分辨率(dpi) 设置的太低,软片会出现锯齿现象;如果分辨率太高(线数不变) ,晒版软片的层次固然更加丰富,但灰度级数就会成倍增加。丝网印刷的复制能力是有限的,这甚至使丝网印刷无法进行。实践证明,丝网印刷很难复制超过100 线的印刷品。

    7. 选择丝网。丝网在经纬方向应具有一致的线数和均衡的张力,否则会引起龟纹、套印不准。丝网参数指标应当包括丝网直径、丝网目数和张力曲线、丝网厚度。大多数丝网生产商在提供丝网的时候均提供相应的产品说明,相关数的依据是原稿的精细程度。

    (1) 粗糙的图文印刷选择低丝网目数的丝网,精细图文和层次印刷选择高目数的丝网;

    (2) 丝网目数的选择要和晒版软片的加网线数相匹配,一般以晒版软片加网线数的4 倍来作为丝网目数;

    (3) 对于UV 油墨,考虑到固化效果,丝网目数不应低于165 。

    (4) 精细图文印刷和层次印刷优先选择染色丝网,染色丝网分辨率远远高于白色丝网。(5) 选择网目计算器能帮助操作者获得数据支持,并能确定静态丝网目数与动态丝网目数的关系。

    8. 设定印刷机行程。首先安装好承印物,然后用手握住刮板在承印物表面移动,位置合适时固定挡块即可。对于曲面丝网印刷机,调节网版移动的行程应超过曲面的周长。适当的行程能节省时间,增加印刷速度,也减少了油墨的断续不连贯现象,能印出清洁的网点。随着行程长度的减小,油墨保留在网版上的时间就会减少,因此油墨的粘度变化更稳定一些。

    9. 选择刮墨刀长度。一般刮板长度长于图像长度5 - 10mm 左右。刮墨刀的选择涉及硬度和形状两个内容:硬度较高的刮板能进行非常精细的图文和层次印刷;较软的刮板适于印刷面非常粗糙的承印物,印刷墨层也比较厚。曲面印刷常选用尖刮,平面印刷常选择矩形截面的刮板。

 

    10. 选择网框。网框材料优先选用铝制品,它比较轻,强度也很高,适于印刷层次图像,特别是四色印刷,必须选择刚性良好的网框,特种印刷行业使用的网框有很多属于非标准件,这是因为特种印刷的承印物形状千奇百怪造成的。许多特制网框在完成丝网印刷任务时能够不受丝网印刷机的制约是非常重要的。选择网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能够在印刷过程的图像区域保持张力均衡。

    网框制造也是要考虑的一个方面,网框要尽可能的硬,抗弯曲和扭曲性好。

    11. 确定网距。网距是网版离承印物表面的距离,确定网距的目的是便于印刷时网版与承印物的分离,网距设置得过大过小会使图像的尺寸和精度发生变化。

 

    不管在什么张力下,过高的网距将会引起图像扩大,在较大张力下,丝网与承印物的分离速度快于刮刀运行速度,这将造成刮板的变形。过高的网距对丝网损伤也很厉害。

 

    过低的网距将引起网版与承印物不易分离,丝网与承印物分离速度较刮墨刀运行的速度慢,它会留下网痕,并造成蹭脏。正确的网距应能保证丝网与承印物的迅速分离,网距的选择与丝网张力有关,高张力丝网可以选择较低的网距,低张力丝网可以选择较高的网距,一般这个数据在2 - 3mm 之间。

更多
最新评论
    暂时还没有任何评论!您赶紧来发表一些您的观点吧……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登陆 注册]

评价:中立 好评 差评

表情:不错 大哭 鼓掌 发怒 流汗 惊讶 骷髅 吐 撇嘴 龇牙 抓狂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的相关政策法规,严禁发布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