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丝印特印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22 ccedw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丝印特印网
【集萃网观察】商品包装的色彩是影响商品销售的关键,是商品内容、技术性和用途的形式反映,所以处理好商品包装的色彩,是凹版制版工艺的重中之重。色彩是个复杂的问题,各家制版公司花费在色彩控制方面的成本一直很难降低,色彩问题造成在人力,物力,时间上的浪费和损失很大。
当然问题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前我国凹版印前图像处理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现在客户来稿,用于扫描的优质的彩色反转片,照片等原稿越来越少,90%以上都是广告设计公司制作好的电子图像文件,以MO盘(磁、光盘)为主,其大多数的图质很差,盘内各种实物颜色与原实物颜色和客户提供的彩稿颜色相差甚远。因此,都需要调图人员进行精心的调色和再创作处理,使图色既要符合原实物的真实颜色和满足客户的种种要求,又要符合电子雕刻和印刷工艺术的规律可见,图像色彩处理技术已成为凹印包装层次版制版质量好坏的关键所在,行业称之为是凹版制版公司首要的一张脸面。许多制版公司的领导都认识到,要改变客户原稿质量是无能为力,只有自己强化色彩管理和大力培养调图人员,用调图人员较高的美工基础,审美眼光和操作技能对客户的电子图像文件进行技术加工和再创作处理,来补偿图质差和色相不正确等缺陷,以提高产品质量。笔者认为,当前凹版制版公司一方面要尽力做好整个制版工艺的系统工程管理,做到稳定凹印打样,调准数码样张,抓好电镀工艺,规范电雕曲线,强化电脑制作,立足电分调色,保证颜色信息准确的传递和控制颜色信息在复制过程中的误差;另一方面要培养更多优秀的调色人员,使他们具有一定的美工基础,审美水平和对色彩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认识,以及掌握凹版图像色彩处理的方法和要领,同时还要了解凹版制版,印刷工艺的规律,把色彩配置规律和商品包装产品的特点与印刷适性相结合,才能超越客户的期望,做出优质产品。
下面简要介绍笔者十多年来,在凹版制版生产实践中研究、总结的凹版图像色彩处理的技术,方法和要领,供同行参考。
一、凹版图像色彩处理的理论
根据商品包装类产品的特点,凹版图像色彩处理的理论是:应以被摄原实物的真实色彩为依据,按照人们的心里色彩进行处理,把原稿色彩和实物色彩与心理色彩三者之间协调一致进行完美复制。具体地说:就是在原稿(磁、光盘)色彩基础上,以原实物的真实色彩为依据,按照人们的心里色彩进行再创作。达到一方面要全面忠于商品本来的颜色,突出商品的属性;另一方面要满足客户的要求,突出色彩的饱和度,强调色彩的商业效果。
方法上应采用工艺技术的还原与心里色彩的再创作相结合。所谓工艺术技术的还原性,首先要作好整个凹版制版工艺的标准化,规范化,数据化色彩管理,并结合以软件为主的自动化色彩管理,使屏幕色,数码打样色与凹印打样色尽量接近,做到数码打样色与凹印油墨打样色的还原准确率要达到95%~ 98%。并在一定的印刷适性条件下,以凹印工艺术的四项基本标准(灰色平衡,阶调设置,颜色校正,锐化增强)为准则,一是做好电分扫描的标准化还原的灰平衡曲线和校色量数据,保证原稿通过黑白场定后的扫描,经数码打样后就能还原原稿颜色。这里必须特别强调一个技术要领,“为要最终印刷出好的产品,该产品所需的全部信息,必须从一开始在扫描时就要从原稿中获得,这好比要录制好的音乐,首先话筒要好,否则,质量无从谈起”。二是外来电子图像文件,则通过图色的调整,使数码打样图色还原电子充分反映中的图色或彩稿图色。最终通过电子彩稿图色。这是凹版图像复制技术的根本,也是凹版图像色彩处理的科学性所在,应当把它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
所谓心里色彩的再创作,这是因为颜色不仅仅是一种物理现象,而是受到人们心里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在做好上述扫描标准化还原的基础上,根据商品本业的颜色,按照人们的心里色彩,以及对原稿的缺陷和客户的要求,运用photoshop软件的各种工具进行技术加工和再创作处理,即对色彩作适度的夸张和渲染,使之既优于原稿,又能超越客户的期望,更能满足人们心里色彩的要求。这是凹版图像色彩处理的艺术性所在,也是色彩处理的奥妙所在,应当把它作为一门艺术来对待,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高质量,高效率制作出优质产品。
二、处理图色之前,明确色彩依据
版画图色之前,首先要明确色彩的依据是什么?要仔细看清工艺单,了解客户对图色的要求,是依据光盘调色、彩稿调色,是依据反转片、照片、印刷品等原稿调色,还是只要求调到最佳,没有明确具体的依据,这些必须做到事先明确。如果依据不明确或依据错了,那么将前功尽弃。现在制版公司造成许多内外返工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事先的色彩依据不清,不明确。
第二要明确后工序的印刷适性。一是了解承印物是什么?是薄膜,还是纸张。如果是薄膜,是EOPP膜、PE膜、珠光膜、光膜、亚光膜,还是PA尼龙膜,PET聚脂膜,热合膜等等。如是纸张,白板纸,还是牛皮纸等。并了解各种纸张质地的松紧度、平滑度、白度等特性。二是了解油墨特性,是里印墨,表印墨还是天蓝,桃红墨?并掌握各种油墨的三项指标,带灰、色偏及效率。
第三要明确客户是哪个印刷厂,该厂的机器是高速机,中速机还是低速机;并掌握该产品在该厂所用的印刷适性条件及其网点变化规律,特别是掌握能转印出来的最小网点值和最大网点值是多少。如果不了解印刷适性,不掌握网点变化规律,那扫描设定,阶调、颜色调整就没有依据,必然是盲目的。现在许多制版公司与印刷厂之间产生的矛盾之一,就在于调图人员不了解该产品的印刷适性及其网点变化规律,经常造成小网点转印不出和颜色追不上凹印打样样张而揍皮。
三、处理图色的步骤
处理图色时,首先必须对“目的”和为达到此“目的”而采取的方法有明确的概念。也就是说,首先要弄清楚,根据这张商品包装袋的图色,应该制作出怎样的图色质量?反过来,要制作出预期的图色质量应采取什么样的技术加工和再创作处理,才能保证制作出符合“目的”的图色效果,都要事先思考和分析得清清楚楚,做到心中有数。然后遵循色彩处理的规律,按其先后步骤进行调整,不能不分先后,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调整什么,从而造成盲目的、无效地来回重复调整。步骤如下:
1.解读原稿。操作之前,首先要用自己的审美眼光和凹工艺规律来解读原稿,解读这张包装产品的主体是什么,商品属性的特征是什么,印象中的实物色彩的特点是什么,分析对比光盘图色与客户提供的彩稿图色有什么差别,分析光盘图色中的灰色平衡,阶调层次,色彩还原,锐化程度四项基本标准数据是否符合该产品的印刷适性要求,存在什么优缺点,并在头脑里设想出,参考屏幕色把它调整处理到什么程度为最佳?
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事先对原稿解读不解读,解读得深不深大小一样,只有解读深,分析透,设想高,即做到眼高,然后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加工处理;即做到手高,才能又快又好地做出优质产品,若眼不高,手也无从高起。
2.色空间模式转换。目前外来的电子图像文件有两种色空间模式,一是GCR产生分色的GRB模式;二是GCR产生分色的RGB模式已经转换成了CMYK模式,现在大多数都是此模式,两种模式都是GCR的长阶调黑版工艺。因此,要把它转换或调整为符合凹印包装类产品的以三原色为主,黑版为骨架的工艺数据。
第一种模式 只需按凹版三原色为主工艺的CMYK分色参数设置转移即可,比较方便。第二种模式有四种转换方法:自动计算法,填充法,选校工具调整法,二次转换法。可根据原稿图色简单复杂情况择优选用。
在模式转换时,对于CMYK分色参数的设置很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印刷效果,凹版最佳设置如(图1):
来源:印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