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入口
帮助中心
您的位置:集萃丝印特印网 >> 网印技术 >> 柔印技术 >> 详细内容

困扰柔印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

集萃丝印特印网  发布时间:2009-09-10 00:00:00  阅读:341  评论:

    【集萃网观察】国内机组式柔印机在标签市场拓展时,突破国外柔印标签一般只使用120~133线/英寸印版的常规,在制版技术、网纹辊技术、油墨技术和印刷设备的保证下,一般的窄幅机组式柔印机均能使用150线/英寸印版,进口的高档柔印机可以使用175线/英寸印版。宽幅卫星式柔印机则明显要低一个档次,一般只使用120~133线/英寸印版,有的甚至仅采用100线/英寸印版,因此印版加网线数低成为困扰柔印产品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

    使用低线数印版的原因

    目前国内已有宽幅卫星式柔印机20多台,但笔者曾为一批国外订单在国内寻找柔印生产商,国外用户要求产品加网线数达到150线/英寸,使用溶剂型或水性油墨,BOPP薄膜里印,但遍寻国内各主要印刷企业,竟没有一家企业敢承接此项业务,唯一的原因是加网线数太高,做不了。

    印刷企业担心加网线数高,在印刷过程中容易引起堵版故障,表现为相邻两个或几个小网点在转印过程中黏连在一起,网点搭桥。柔印堵版最容易出现在两个区域,一是40%~50%的中间调区域,二是10%以下的高光区域。中间调区域由于网点增大20%后接近柔印网点的临界点(70%),网点之间的间隔比较小,相邻网点发生黏连的风险很大。高光区域由于网点直径小,且与网纹辊网穴的开口直径有一个相应的数学对应关系,若没有掌握这个关系,就会造成小于网纹辊网穴开口直径的小网点在纸张和薄膜上呈现无规律的增大,导致相邻网点黏连。堵版造成的严重后果是成品率下降,常用的解决方法是剔除废品,然后停机擦版,但每次停机擦版都会增加印刷原料的损耗和生产工时的损耗。

    使用低线数印版面临的问题使用低线数印版,直接后果是印刷品的层次表现力差。同胶印与凹印采用的175线/英寸印版相比,卫星式柔印机柔印长期采用120~133线/英寸印版,给人的印象是印刷图像比较粗糙,精细度不够。

    从细节看,尽管柔印网点的印刷质量比胶印和凹印要规范得多,因为柔印的圆网点印出来饱满、结实、不缺损、不外溢;与此相比,胶印的方网点由于胶印转印的特点,决定了网点四周油墨与水的交溶使网点边缘不光洁,很难真正呈现出方形网点,凹印也有类似的缺点,但是由于胶印、凹印的印版加网线数高,最小网点面积小,因此每成(10%为1成)网点的层次拉得开,图像细腻。柔印网点虽然从细部来看饱满、结实,但由于采用低线数印版,最小网点面积大,层次拉不开,图像显得粗糙。尤其在印刷渐变网时,若图案外形尺寸已经确定,即使网点面积正常衰减,但由于人眼视觉的滞后作用,总好像能在渐变网中隐约看出一道条纹。因此采用低线数印版的柔印只能印刷图案面积大的产品,如包、袋,而且在大图案印刷中,即使是使用120线/英寸印版,只要把中间调层次拉开,比胶印与凹印层次更丰富;而图案面积一旦缩小,网点还是会挤在一块,表现不出层次来。当C、M、Y叠色面积相差不多时,由于摩尔条纹的干涉,叠出的网花也很大,很不美观。

    在层次表现上,高光部分表现力弱、5%以下小网点的再现质量不高是柔印的软肋。133线/英寸的传统柔性版能实现的最小网点为2%,直径约30μm。CDI柔性版加网线数可达150线/英寸,最小网点为1%,其直径理论值为19μm,实际制版达20μm,考虑到独立网点的耐印力,制版公司一般将最小网点直径扩大至25μm。

根据柔印网点增大特性而制定的反向还原特性曲线,在中间调与暗调区域,都能有效地调整印刷中的网点还原,但高光区由于最小网点的局限,柔印只能做到直径25~30μm,实际印刷中最小网点直径比30μm要大。因此,柔印在印刷渐变网时不能使网点渐变到0%。
    针对这一问题,有两种解决方法。一种方法是5%以下高光区域采用调频网点与5%以上区域的调幅网点对接,即SANBA网,在高光区域利用调频网点密度的变化来取代调幅网点网点面积的变化;但目前这种加网方式还有瑕疵,高光部分的网点看上去有点像凹印中的小网点缺损,俗称掉网。另一种方法是采用1%的小网点铺底,用周围的暗调衬托出高光部分;但是这种方法只能模拟高光效果,不能真正达到高光效果,图像整体偏灰,高光部分的网点无法渐变到0%。

    采用上述方法,柔印在标签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与凸印相比,柔印在层次表现力上与其相仿,在色差控制、生产效能、成品率方面明显占优势。与胶印相比,柔印虽然在高光小网点的层次表现上不及胶印,但印刷强调中间调层次再现的原稿时效果很好,而且连线轮转柔印工艺与传统单张纸胶印相比,在高效能与低损耗方面具有独特的市场优势。

    柔印在软包装领域的竞争对手是凹印。凹印在薄膜印刷领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国内开始大规模引进日本凹印机,凹印逐步在这一领域建立并完善了自身的印刷工艺,因此中国软包装市场的审美观念、产品质量标准都同日本印刷界推崇的审美观念和质量标准有关。国内软包装行业在开始应用凹印时就采用150线/英寸印版。1993~1994年,由于电雕凹版及细度在20~25μm的溶剂型油墨得到推广,凹印便开始采用175线/英寸印版,印刷质量随之得到大幅度提升。因此,长久以来软包装产品的设计特点已定位于50%以下的网目调图像与实地色块的结合,渐变网的高光设计必不可免,欧美柔印产品的中调设计特点在中国软包装市场上并不被看好。

    薄膜印刷一般采用卫星式柔印机,这种设备的特点是将薄膜包裹在一个直径为2~3m的中心压印辊表面,包角在85%左右。这种设计使得围绕在中心压印辊四周分布的各印刷色组间距较近,各色组同步运行,薄膜在各色组间呈零张力,因此薄膜在印刷过程中的变形很小,套准精度很高。齿轮传动柔印机的套准精度一般能达到0.1~0.15mm,伺服机型的套准误差更小,高端伺服机型的套印误差只有0.07mm。但是卫星式机型有一个不为大家注意的缺陷,在印刷调机阶段设定的印刷压力(印版辊与中心压印辊之间的压力)在机器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变大,也就是说印版辊与中心压印辊的间隙会变小。如果采用加网线数高的印版,印刷高光区域的小网点时,就容易发生堵版故障。因此即使在比较重视印刷质量的德国,卫星式柔印机基本上也只采用120~133线/英寸印版,很少采用150~175线/英寸印版。

    由于卫星式柔印机在薄膜印刷上套准精度高,因此10年前,柔印在PE薄膜印刷上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使凹印在PE薄膜表印市场上的市场份额有所减少。但是近年来凹印在减少薄膜印刷过程中的材料变形方面取得显著进步,使凹印在0.05mm以上厚度PE薄膜产品印刷领域的市场份额有所增加。遗憾的是,近年来柔印在应用加网线数高的印版方面不思进取,停滞不前,反而不切实际地寄希望于中国消费者的审美观念有所改变。因此近10年来,柔印在薄膜印刷领域已打开的市场也在逐步缩小。


柔印毕竟要在适合中国消费者审美取向的条件下同国际包装印刷潮流接轨。因此,把这几年柔印在标签行业成功推广的经验借鉴到软包装行业上,并切实解决好高光区域的小网点印刷质量,这是在drupa2008之后中国柔印界面临的重大任务。

    drupa2008上的新型制版技术

    drupa2008上传来一个令柔印界感到振奋的信息:数字柔性版在CDI制版、实地铺网技术与无接缝套筒激光柔性版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进步:新型激光制版技术可以将柔性版独立网点的最小直径做到10μm,而且考虑到柔印独立网点耐印力的需要,新型激光网点的坡根角度不再很陡,而是类似于传统网点较平缓的角度,并采用了新型激光技术加强网点坡根强度。在网点形状上,新型激光柔性版采用了胶印的方形网点技术,我们在测试条上看到了70%临界点附近的方形网点在高光和暗调区域呈现出略有些变形的圆形。新型柔印制版技术号称可以提供胶印级的印刷质量,这就意味着必须要做好柔印渐变网绝网技术,而要在柔印工艺上做到使网点渐变到零,就必然与新型柔印制版技术提供的渐变网绝网技术?maxtone有关,与最小直径的调频网点的特点有关。我们看到的测试数据上,加网线数为175线/英寸时,调幅加网的最小网点为0.8%,在网点百分比为0.4%的区域,采用了调频网点与调幅网点对接的maxtone技术,由于网点直径较小,调频网点显得比较细,跟以前的网点相比,视觉上舒服很多。
 
    来源:中国柔印网

更多
正在载入...
最新评论
    暂时还没有任何评论!您赶紧来发表一些您的观点吧……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登陆 注册]

评价:中立 好评 差评

表情:不错 大哭 鼓掌 发怒 流汗 惊讶 骷髅 吐 撇嘴 龇牙 抓狂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的相关政策法规,严禁发布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