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入口
帮助中心
您的位置:集萃丝印特印网 >> 网印技术 >> 前沿技术 >> 详细内容

厚线路之层压工艺流程

集萃丝印特印网  发布时间:2011-02-19 00:00:00  阅读:285  评论:

    【集萃网观察】厚线路层压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工艺流程,对很多的公司造成许多的品质问题----白点,白班,织纹显露等,这些问题,轻微的对于PCB功能上无太大的影响,但是从外观上很多的客户都不允收。

  对于以上本人有自己的观点----目前,许多厂家为节省成本上考虑,2OZ以上的内层压合外层与次外层的介质层达10mil时都采用粗纱高胶之胶片直接层压(如7628,7630),而这种方法对于机械的稳定性有严格的要求,一旦压强过大或升温速率过快大都会造成玻纱“峰部”胶流往“谷部”或填补低洼蚀刻区。而造成“峰部”严重缺胶,蚀去铜箔后出现白点等,控制方法:

  1>控制介质层中“乳胶层”之胶含量。主要在PP胶在GT内的回升段开始施高压,这首先须掌控---

  a.PP之胶含量(45%以上)及胶化时间(GT:125-135sec)

  b.机械升温状况的记录和掌握,内料温在GT段的黏度回升段开始施高压,降低胶流量。

  2>改变压合的叠构方式.如:若一样品叠构为:铜箔+7630+内层+7630+铜箔,可改为

  a.铜箔+7628+1080+内层+1080+7628+铜箔,在粗纱与内层之间加上一层细纱之1080,既可增加介层的胶量,又可利用细纱的胶量直接填补内层的大空区,而高胶的7628的胶量继续填充1080的经纬交叉间的胶量,避免了玻纱直接压在铜面.既使介电性增大,又可杜绝玻纱的严重缺胶而造成的白点,百班等品质异常.

  b.铜箔+2116+2116+内层+2116+2116+铜箔,直接用两张细纱的PP代替,所起到的效果较“a”更好,但是成本较高。

  以上两点对于处理该方面的异常有很好的作用.

  但若PCB板面一旦发现该异常时,可利用菲林稿作业,利用影象转移的遮掩法来进行一种"瞒天过海"的方法来重工,该方法十分实用,亦使本人自己摸索的一中方法,很希望与大家一起分享.

来源:greattong

更多
正在载入...
最新评论
    暂时还没有任何评论!您赶紧来发表一些您的观点吧……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登陆 注册]

评价:中立 好评 差评

表情:不错 大哭 鼓掌 发怒 流汗 惊讶 骷髅 吐 撇嘴 龇牙 抓狂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的相关政策法规,严禁发布暴力、反动的言论。